給火星人類學家
線上展區:https://martian.beauxarts.tw
展覽手冊:https://reurl.cc/54dn0y
「魚總是這樣,它不知道自己在水裡。」——蒂埃里・德・迪弗
親愛的火星人您好:
歡迎登陸地球!
如果您已開始探查地球,我想要透過這個名為「給火星人類學家」的展覽,向您引介一些地球人的藝術作品。為了這一天,我們已準備了許久,因為您的到來早有預言;1989年,比利時藝評家蒂埃里・德・迪弗在《以藝術之名——為了一種現代性的考古學》這本書中透露了此事:「您從火星來到地球,您對地球一無所知,因此您沒有任何成見(除了身為火星人所帶有的成見)⋯⋯」 ¹ 。他描述了對地球文明尚一無所知的您,開始觀察人類的風俗、儀式和神話,希望從中得出一個常理,以理解地球人的思維和社會秩序,並且一步步探索人類所名之為「藝術」的事物(這也間接地邀請讀者,暫時以外在於地球人的視角,重新審視藝術世界,以暫時拋開看待藝術時早已深植而至無從察覺的「成見」)。
這是一個專為您籌劃的展覽(當然我們還是不斷地思考:究竟什麼是展覽的形成條件,為何它足以承載「藝術」這個專有名詞所涵蓋的事物)。現在,您可以透過「網際網路」這地球人所發明的空間對人類的藝術實踐田野進行考察(2020年,人類社會出現了「安全社交距離」的防疫用語,地球上不約而同出現了許多「線上展覽」作為實體展覽的替代方案,提供無法親臨現場的觀者一個線上觀看的界面 ² )。而在此 ³ ,藝術家們以「網頁」作為作品發生的特定地點,亦即展覽實質發生的場所(雖然「親臨現場」一般被認為是展覽理想且理所當然的觀看方式)。此外,藝術家們還將線上作品擴延至實體展場,為遠道而來的您留下各式各樣的線索。
是的,在那裡,您所看見的文字、圖像、材料、物件等等乃與線上作品遙相指涉,共同組成一個提供您瀏覽作品、推敲創作思維的「索引界面」。參與的十五位藝術家包括來自地球各地的陳萬仁、齊簡、克羅德・克羅斯基、澎葉生、杜利安・高登、何采柔、謝佑承、徐瑞謙、賴志盛、李明學、牛俊強、郭文泰 × 河床劇團、時永駿、王雅慧和艾瑞克・瓦提耶。您將在這些作品的盤點中,觀察到人類創作行為的豐富面向,相信對您探索地球文明的工作能有所助益,期待您能在線上與實體兩種界面的反覆往返之間,一步步趨近人類名之為「藝術」的事物。
張君懿
2020年8月4日,於臺北
__________
¹ 蒂埃里・德・迪弗在此書中以火星人類學家為喻,引入不帶有地球人成見的觀點,探討人類名之為「藝術」的事物。此展從此假設所開展的想像出發,試問藝術家們希望提供什麼「給火星人類學家」,以作為其考察人類藝術實踐田野的線索;同時在2020年的今天,以此展回應作者在1985年寫下的文字(1989年出版)。參閱:Thierry De Duve, Au nom de l’art. Pour une archéologie de la modernité, Paris, Éditions de Minuit, 1989, p.9-65.
² 從此現象的反思出發,此展邀請藝術家以線上作品為起點,實體展場則為其延伸的界面,於其中佈署與線上作品遙相呼應的索引;透過兩者間的對應關係,重新思考「實體為主、線上為輔」的展覽/作品慣常觀看經驗。
³ 網址:martian.beauxarts.tw
__________
線上線下作品紀錄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