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view

關於(真)生活的多種取徑「仿真生活」的展覽敘事與複義

文|林芷筠
文章出處:典藏今藝術雜誌2023年6月號

圖片標題皮耶希克.索杭|向賈克.大帝致敬影像裝置 111×45×60cm 2008

皮耶希克.索杭(Pierrick Sorin),《向賈克.大帝致敬》,2008年,影像裝置,111×45×60公分 

生活與藝術之間的關聯往往是多義且複雜的,在大量的資訊刺激、不斷變換著生活場景的情況下,藝術越來越趨近於生活,並產生新的視角審視生活?如何迎接“真」新竹241藝術空間年度展覽「模擬生活」由張君懿擔任策展人,邀請皮耶希克.索杭(Pierrick Sorin)、崔廣宇、致穎、杜立安.高登(Dorian) Gaudin)、陳萬仁、艾瑞克.瓦提那(Éric Watier)、黃裕雄、施順中、張佐助及朱利安.佩維厄(Julien Prévieux)等十位藝術家分別從行為、場景、媒體三個子題,回應(真實)生活的樣子。

圖片標題

皮耶希克。索杭(Pierrick Sorin),《晨起》,1998年,錄影,彩色,有聲,5分鐘

走進展間第一眼所見的是索杭的錄像作品《晨起》(Awakening),他拍攝每日清晨剛睡醒的片刻的自言自語,斷斷續續的感受、對生活的問候為觀眾帶來似曾相似的熟悉感。而《向賈克.大帝致敬》(Homage to Jacques Tati)索掛著卡其色的長披風走在唱盤上,貫穿實體裝置與影像之間的互動,達成虛實交錯《皮耶希克.索杭,浩斯帕伊大道261號,巴黎14區》(Pierrick Sorin, 261 Bd Raspail, Paris XIV)中索杭藝術家、電視台主持人及觀眾,進行了一次偽展覽訪談。本次展覽呈現了索杭創作的三個主要面向,包含自拍、視覺劇場及一人分飾多角度的創作方式,同時也看到他從俏諧、戲謔及嘲諷的角度,放大並重視檢視日常生活藝術以及生態。崔廣宇的「系統生活捷徑」系列作品,打破了公共空間的慣用方式。而致穎的《慢跑管道》則在超市結的櫃檯上慢跑帳。相當於衣著、環境、行為等條件的變換,超越場所慣常的行為模式,帶來生活的荒謬感。

圖片標題

杜立安.高登(Dorian Gaudin),《沙丹與莎拉》,彩色,有聲,錄影,4分24秒 

藝術家高登在作品《沙丹與莎拉》(Saâdane & Sarah)中設置了傾斜的房間,夫妻倆平時生活中的動作如倒水、開窗等,因傾斜的地勢而變得困難、失去平衡,表現了人與物之間的對抗。陳萬仁的《小黑貓》、《比爾先生的早晨》糠挪用了委拉斯奎茲(Diego Velázquez)《侍女》及Windows XP桌面的圖片,在經典影像上劃開破口,重探範式的同時又賦予全新的可能性。瓦提耶的線上作品《隱密的作品—向布勒哲爾致意》(Discreet Works〔感謝勃魯蓋爾〕)是策展人與藝術家共同完成的互動作品,將老布魯爾的名畫《尼德蘭哲語》中所呈現的人類行為百態翻譯成文字,並設計出對應的互動遊戲,讓觀眾從行為探索為起點,旨在連結至展覽供媒體介入生活的思考。

圖片標題

「模擬生活」展覽現場,左起:艾瑞克‧瓦提耶×張君懿,《內心的作品-向布勒哲爾致意(線上作品)》;黃裕雄,《模糊的對話》;艾瑞克·瓦提耶,《內心的作品-向布勒哲爾致意》。

媒體技術的迅速變革,除了使生活模式有所調整,人們的行為及語言在過程中逐漸變化。黃裕雄的作品《模糊的對話》探討了AI學習人類語言模型時,語義間的模糊與斷裂感。當人類與AI對話,兩者的語言思考與模式相互碰撞,在螢幕上產生如圖像一般的跑動文字方塊,語義曖昧不明。而《破產的感知》撕裂了感測器接收大量的人群數量與空間距離等數據,再轉換為抽象圖像。《模糊的對話》及《失效的採集》兩件作品均遮擋電腦侵犯,在螢幕上繪畫般的繪畫,使媒體另外在作品《科技禪》中順施中反复著手機按鍵,發出類似敲擊木魚的聲音,營造出如宗教儀式的現場。

圖片標題

「模擬生活」展覽現場,左起:施順中,《科技禪》;府中男孩,《枯山水》;黃裕雄,《模糊的對話》。

佩維厄的《接下來該怎麼做#2》(接下來我們該做什麼?〔序列#2〕)也有類似的觀察,藝術家將人們使用智能手機時的慣性用樓梯編排成舞譜,抽象的舞步之間顯著見科技對行為的改變。而佩維厄的《我的(深刻)智慧何在?」則以表演的方法,邀請四位表演者修改人工智慧語言的學習方式,思考機器修改人的說話技巧,在演練人類協商、幽默等語言行為時,經常發生語言的歧出與錯誤於是這種基於人工智慧邏輯的對話,常帶來不連續、意義未明的語言,卻貼切地表現出人機之間相互試探、對抗進一步合作的過程。

圖片標題

朱利安.佩維厄(Julien Prévieux),《我的(微妙)智慧何在? 錄像,哥倫比亞,有聲 14分59秒

何謂真實生活?如何趨向近真實生活?展覽「模擬生活」並不試圖刻畫一個單一的、理想化的生活樣態,而是在完善的展覽敘述下,貫穿藝術家多樣的創作媒介素材與手法,挖掘當下生活的表面,創造出各種切入角度。展覽跨越行為、場景和媒體,引發觀者思考生活的樣態,由擾動模式化的日常不可缺少,更使得藝術與生活分割、相互纏繞的特質得以充分地而展覽本身也完成了從「模擬生活」到「模擬模擬生活」的複義。

圖片標題

艾瑞克.瓦提耶(Éric Watier)×張君懿,《內心的作品—向布勒哲爾致意(線上作品)》,2019,互動響應式網頁

  •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