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view

「一時之間」觀後感之三:仙女湖

我們對時間有個約定俗成的定義,而時間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得很適切,但事實上,沒有人知道時間到底是什麼,也永遠不會有人知道。── 傑德‧麥肯納

我想<仙女湖>系列可以看作是從<天空藍>延伸出來的作品,但是更富有遊戲性、並且挑戰了更多不同的元素── 捉迷藏、數數、湖中倒影、樹幹與背景,並且緊扣著「時間」這個主題── 時間的不同步、重複、佚失、與倒流。

首先是時間的不同步。 在現實場景裡、以及湖面倒影裡,小女孩從樹幹後面跑出來的時間竟然不一樣。 我們會理所當然地這樣解讀:湖面倒影裡小女孩出來的時間顯然是慢了。 但這個概念其實有盲點:標準的時間究竟是什麼? 為什麼倒影裡的時間就是不正確的那個呢?有沒有可能倒影裡的時間才是真正的時間、而現實場景裡的時間反而快了呢? 何謂正確的時間呢?

接著是時間的重複。 這件作品和<天空藍>有著同工異曲之妙,都利用聲音作為一種巧妙的誘導。 小女孩數數的聲音暗示了時間的直線向前,我們會先入為主地以為小女孩一邊繞著樹轉、一邊數數;然而,仔細觀察小女孩的步伐,才會發現,影像其實是一直重複播放的,是聲音讓畫面裡的時間看起來好像在前進一般。 這和<卡羅索爾華爾滋>裡的旋轉木馬意象亦十分呼應。

再來是時間的佚失。 小女孩趴在樹幹上數數,才數沒幾個數字,聲音消失了、人也不動了,但周圍的樹葉卻依然在隨風擺動,彷彿只有小女孩身上的時間莫名其妙地抽離、或消失了似的,直到快要數完時,她的聲音以及擺動的裙襬才被「還」回來。

這實在很意思,讓我想到「睡覺」這件事。 我們都假定,自己在睡著的時候,時間依然在前進,然而這件事終究只是個假設、無法被證明,因為睡著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呀,說不定就像<楚門的世界>、或<博物館驚魂夜>一般,演員開始休息,或書本、蓮蓬頭什麼的開始動起來說話也不一定。

最後是時間的倒流。 在聲音的部分,雖然小女孩亂數一通,但我們依然會先入為主地假定畫面裡的時間是筆直地前進的,然而其實不是,當小女孩數到一半,畫面就開始倒帶了,本來向外擴展的漣漪開始不自然地向內收縮,彷彿畫面裡的時間是對稱似的,十分有趣。

這一系列<仙女湖>的作品都挑戰了我們對於時間的「線性認知」,也就是對時間先入為主的基本成見。 我們都認為,時間就像手錶指針所顯示給我們的那樣,一格一格、按照順序、絲毫沒有任何錯誤、誤差地向前滾動,並且一切的現象── 太陽的東升西落、漸漸腐敗發霉的水果、乃至於人的生老病死── 皆暗示如此。 然而,真的是這樣嗎?

所謂時間的線性,是否只能以一種概念的方式成立呢? 所謂的過去與未來,究竟是絕對真實的存在,還是僅成立於我們的意識之中?

我有一個有趣的朋友,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想法:說不定我是上一秒才被外星人突然植入關於自己之前一切的記憶,所以在上一秒之前,我根本不是現在的這個我;又或者像牛津大學的哲學教授尼克‧柏斯特羅姆在<你生活在一個電腦模擬的現實中嗎?>這篇論文所提出的那樣:我們可能其實是存在於幾百年後、正在透過電腦模擬去經歷2015年某個人的日常生活、而沒有自覺到這個狀況的一顆大腦。

艾妮塔‧穆札尼在<死過一次才學會愛>中提到,她在經歷瀕死經驗時,從死後的世界觀看我們所處的世界,發現所有的時間點都是以單獨、彷彿切片的形式成立的,線性時間根本不存在,所有片刻都是同時並存的,每一世的每一瞬間從那裡看來都是發生在同一刻。

「夢」也是時間的線性認知或許不可靠的佐證之一。 有時候我們感覺作了一個很長的夢,在夢裡過了好幾天、但在我們所謂的現實世界可能才過了幾秒鐘,我們會說那個夢裡的時間必然是假的;然而,無論是對夢中時間的覺知、還是對所謂現實世界的感知,都只成立於我們的意識之中,那我們如何去證明,何者才是真的、正確的呢?

 註:<一時之間>觀後感這系列文章是根據張君懿在 弔詭畫廊 Crane Gallery 的個展<一時之間>( INSTANT D’ENTRE )寫成的,一共會有四部分,分別是《卡羅索爾華爾滋》、《天空藍》、《仙女湖》以及結語。 以下附上相關連結。

  • 張君懿個人網站:www.chunyichang.com
  • 弔詭畫廊:http://www.184cranegallery.com
  • /